一、调查背景
假期培训日程表:
上午8:00-12:00,某英语培训机构,英语课四节;
下午1:00-2:00, 思维训练课;
下午2:10-3:10, 小记者班;
晚上5:30-6:30, 钢琴课。
这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徐子涵每个周六的培训日程表。他说,和其他同学相比,他的“任务”并不算重,培训课基本上集中在星期六,星期天可以属于自己。他的一些同学,星期六、星期天甚至非休息日的晚上,都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课程。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五彩的。五彩童年,除了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孩子们还应该走进公园,走进田野,放飞心情,在玩乐的过程中增长才智,增强动手能力。但是,在“减负”之声日益高涨的态势下,许多孩子却利用休息时间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间。曾经有家长做过不完全统计,一个班级的四十多名学生,至少有一半在上这样那样的培训班。
随着暑假的不断临近,又有许多家长开始操心,该给孩子报什么班?为什么培训班如此热门?培训,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培训市场,为何在近几年时间里不断升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发现
(一)许多培训机构没有培训资质
目前,我区专门针对学生的培训机构到底有多少家?这似乎是谁都回答不了的问题。从打出广告公开招收学生的培训中心,到隐藏在居民小区内,家里摆几张书桌就收学生的“地下”培训点,这个数量始终是一个谜。
我们从武进区教育局职社科了解到,目前,我区各类技能类培训的审批主要由教育、劳动人事部门审批,此前,教育部门曾经审批了20个培训机构,目前我区规模较大、公办的培训机构是区教育局主办的武进青少年活动中心。2009年,省、市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各培训机构不能从事学科教育类提高式培训,在此之前,学科教育类培训是这些机构的主业。目前,这20家培训机构差不多有一半常年不招生。
对于民办非学历教育的审批也越来越严格,2010年3月,省教育厅专门出台规定,培训机构必须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场地,其中教室必须有300平方米;在教师的配备上,普通中小学教师不允许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兼课。如此高的入室门槛,给新办机构审批带来了难度。
据了解,目前开办的红红火火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采用“分部”的形式借用其他机构的培训资质,也有些是从工商部门申领的教育咨询执照。按照规定,这类教育咨询公司不能开展社会培训。让人为难的是,作为教育部门,对这些非法办班的机构只能发出告知书,告知他们的培训行为不合法,但没有取缔的权限。而事实上,这些机构的存在虽然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但没有社会影响,且受到家长追捧。所谓民不告官不究,这些机构的存在,也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二)艺体培训,怎一个“火”字了得
常州市少年宫每季开班,不少家长都是从早上五六点就开始排队报班,常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前几年,艺体类培训在市区非常热门,现在,热度已经向武进城区乃至各镇蔓延。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季开办的艺体类培训,也都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热点,人数呈逐年增长之势。
相对于大班式的一对多培训,小班培训、一对一培训的价格要更高一点。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帮女儿报了画画和舞蹈两个班,其中画画是8个人的小班,每学期收费600元;而舞蹈是每周3小时,每次收费100元。一对一培训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五年前,薛女士带女儿学钢琴的价格,每小时的收费是80元。现在,这个价格已经上升至100-150元,好一点的老师,收费是每小时300元。据悉,有些家长还不惜花巨资带孩子去上海、南京、甚至北京求名师。
孩子只有一个,一定要给他最好的。许多家长都持有这样的心理,因此,在孩子的培训上也舍得砸钱,他们希望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并且能够通过艺术培训让孩子变得优雅,更具社会竞争力。
在艺体学习的选择上,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适合孩子的项目,只要喜欢就选,不喜欢了,马上就可以放弃。比如说,高女士最近帮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架子鼓,原因是儿子前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类似“太鼓达人”类的电脑游戏,她觉得儿子的节奏感比较好,而且也特别喜欢架子鼓,就帮孩子报了这个班。而在此之前,因为儿子说喜欢围棋,她也曾带他学过一段时间的围棋。“报班也是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能学得多一点固然好,就是没学到啥,就当给孩子玩了。”高女士这么说。
另一类家长,则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成果。就像给女儿报了钢琴班的薛女士,她认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孩子学习某一样东西厌倦时,一定要采取“高压”政策,让孩子度过厌倦期,绝不让孩子学一样丢一样。也许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所以,每年暑假的各类考级点都是人头攒动。
(三)学科培训,改头换面再登场
和艺体培训相比,学科类培训受到了更多家长的追捧,毕竟孩子的分数才是家长们最关注的。一些家长认为,与其到考高中时差几分花几万元进学校,还不如未雨绸缪,让孩子上点培训班,把知识巩固好,考个好成绩。
因为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许多培训机构都不敢明目张胆地挂出学科培训的牌子,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课程经过改头换面还是走进了课堂。比如说,语文改成了小记者,数学改成了思维训练,英语改成了新概念英语。虽然名称变了,但家长也都心知肚明,这些课跟语数外联系密切。
和大多数机构的遮遮掩掩相比,也有一些机构高调宣传,自己的特色就是学科提高。在城区花园街上,新开了一家据说是国内连锁的教育集团,这家号称是“中国精品教育辅导机构”的培训中心,开设的科目囊括了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而且以一对一辅导为特色。
据这家机构介绍,从事教育的师资,大多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优秀师资团队,同时,也有本地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有相关规定,机构与这些教师签订了保密协议,不透露本地教师兼职的任何信息。因为是一对一培训,而且是专门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备课,这家机构的收费比较高,每小时的收费需要110元左右,每次两小时,则需要花费200多元。
在采访中,有家长向记者透露,现在,也有一些老师在家里开设小型的培训班。说是培训班也许不太恰当,这个班比较私密,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老师家做作业,由老师及时辅导,有的甚至还提供晚餐。而在收费上,老师们也不愿碰高压线,不敢收费。但家长们会送上物品致谢。
三、调查建议
对于给孩子报班上课,家长们也有些无奈,特别是小学孩子的家长,他们说,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每天放学后没人看管就不好好写作业。特别是放了暑假,孩子整天在家,而大人不可能一直在家陪着。不给他们报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相比之下,还不如让他们到培训班“关关”。
(一)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每个人只有一次童年,还给孩子快乐童年,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的确,家长的工作不能耽误,孩子的看管也不能松懈,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说,社区利用现有活动资源开办托管班;星期天、寒暑假期间,是否能利用学校的闲置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去图书馆看看书,去电脑室上上网,或者去运动场活动一下……据了解,目前常州市钟楼区已经在试点“名师进社区”活动,利用名师资源,请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到社区去,为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进行辅导。活动开展后,立即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欢迎。
(二)理性对待孩子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谁都希望孩子前程似锦,但我们不可以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以剥夺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我们建议,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们的需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良好品质。国家督学周德藩认为,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核心,要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孩子日后才会成为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目前武进区湖塘镇的四点钟学校开设在花东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内,社区以“爱心关怀、健康成长”为办园宗旨,每到节假日和下午四点到五点,社区巾帼志愿者们就轮流上岗,带领这里的孩子们做作业、玩手工、下象棋、学书画、做游戏、美文诵读、快板培训等,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解决了社区家长的后顾之忧。(区妇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