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订婚送彩礼是我国传统习俗。
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才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哪怕今后离婚,彩礼作为婚前财产也可以不予分割。
进入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女性一样参加社会工作,获得报酬。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女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然而彩礼,依然作为一个风俗存在。父母公婆和男女双方对待彩礼的看法不同,会产生了多种矛盾,影响了家庭生活。
女儿要嫁人了,作为父母总想让女儿嫁得风风光光。除了豪华铺张的婚礼,彩礼钱的数目也是他们心中的重要指标。从调查数据来看,我们常州本地男方给付彩礼普遍要8万以上,18万,28万也常听说。欣喜的是,也有十分之一的女方父母是只要女儿愿意嫁就行,彩礼钱几千块也可以。我们发现,有些女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非常善解人意,处处为男朋友省钱。可以一到谈婚论嫁时就彷佛变了一个人,她一点都不替这个即将成为另一半的男人心疼。她的逻辑是:如果彩礼低了,就说明她的身价低了。哪怕让男友的父母去借钱,她也觉得是理所当然。当然,也有不少女人是真正不在乎彩礼的,即使没有彩礼,她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婚姻的幸福和彩礼的多少无关。
婚姻离不开经济,对于我们普通人,特别是男方来说,一场婚姻就是全部经济的付出与重分配。
最近发生了这样一桩事:有一对夫妻结婚,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嫁妆是一张存款,但是因为担心小夫妻瞎花,只在箱子里放了一张存单的复印件。男方和家人都很生气,据说为此居然吵离婚了。
起初我甚是不解,男方有什么好生气的?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是为你们好,钱还能逃到哪里去?
但是随即了解了一个新情况:男方给了一笔彩礼钱,也给女方父母放存单里了。女方父母说我们不要你的钱,但是要为女儿以备万一。
我有些理解男方父母的想法了。
假设这是一对门当户对的婚姻,双方家庭实力相同。 请大家看这个表:男方为娶媳妇付出的代价是130万元,而女方仅5万元。假设男方为娶媳妇已倾尽所有,而女方却明显无碍。
本地女方陪嫁是一辆车,这于实力相当的女方所耗不多。这样的新婚夫妻共同生活,恐怕男方稍有高消费都得女方首肯!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方肯定会说,我家还给了你十多万元彩礼呢!你凭什么这么难说话?……
而故事中聪明过头的女方父母,只给了女儿存单的复印件,这让拮据的男方更生气!
婚姻,让两个平等的家庭有了上下!
男方有钱,已拿出来买房了,现在这房2人住着; 而女方有钱,却都在自己手里,想要她拿出来2人共用,恐怕很难!
女方说你们娶媳妇就得花钱!你们家不多了一个媳妇吗?可男方说你们不也多了一个女婿吗?……
女方父母很委曲,都是为了女儿好,居然还害她离婚了!
男方父母也很委曲,花了这么多钱,儿子媳妇还是不太平!竟然还离婚了!今后儿子再婚,又是一笔开销,愁死老两口了!
人类之所以结合成夫妻,是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太孤单,我们都必须找个伴来陪伴自己,那怎样才知道那个人是自己的另一半呢?就是因为她或他让你感到温暖、感到贴心、感到不再那么孤单,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很舒服,在一起觉得契合,双方不但有信任还有责任,觉得能和对方白头偕老一起走下去。
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彩礼可以定义为表示对女方未来付出的感谢。毕竟一个女人一旦结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付出,会比男人大很多。彩礼的数量节节攀升,小则影响夫妻矛盾,大则引起婚变。如果大家都能量力而行,让婚姻回归本真,就少了经济上的撕扯,爱情和婚姻,更能保持应有的味道。